發表文章

定期定額買美股要選哪些標的呢?

投資大師,定期定額買美股要選哪些標的呢? 昨天一位很久不見的顧問朋友,在line就敲我這個問題,要我報報名牌,有關定期定額要買哪些美股標的 麥道森當下也忙,只是簡短的語音留下:可以選擇標普500、美股全市場或者一些全球債券的ETF。 心中總有些不踏實,覺得不能隨便應付,當然自己也想整理一下目前台灣已經有提供,可"定期定額"的美股標的有哪些? 1.停,先想想你自己的階段: 我曾經在文章中( 一張表讓你立刻明白,自己適不適合「做投資」? )提到,先不要急著定期定額,先看看你人生的幾個面向: 「自己」、「家庭」、「目標」、「作法」,詳細文章可以自己參考這裡: https://w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GArticle.aspx?id=ARTL000023694 問題往往在於,因為定期投資金額可以很小,所以往往有人驟然跳入投資,卻沒想要自己要用錢時(勒緊褲帶可能撐過去 )、家庭要用錢時(如果是子女的費用,往往沒有彈性,只好賣掉定期投資),有一個累積的理財目標(如 五年後的房子頭期款300萬 )、之後再決定你的作法,定期投資在什麼標的上。 2.定期定額目前僅有一家券商&一個金融科技公司獨家提供:其他券商目前僅能定期定股。   不過預計2021年其他券商也可以跟進了 3.標的:一般來說,會有股票以及ETF可以選擇,麥道森的建議是ETF優先。至於ETF的配置,你可以用最簡單的全球股票+全球債券配置即可,標的如VT、BND、BWX,或者也有人提供AOA、AOR 、AOM這種已經是資產配置的ETF 4.是否有選擇高配息的標的:有些特別股、個股、ETF可能配很高的利息,你必須考慮定期投資是為了一個較長的理財目標,真正的報酬率應該是本金的增長加入配息。配息很高,不代表總報酬率很高。 5.選擇有QI的券商:老實說,定期定額是否有選擇有QI的券商,其實不然。如果你根本就不提供特別股,而且麥道森初步理解,特別股也不會是券商提供定期定額的投資標的(定股有)。問題在於台灣的券商一般來說就是只會提供台灣居民做定期定額,不然QI Tax Pool會太複雜。 6.股利這些怎麼辦:會不會配下來,這個其實就是麥道森也提到的,如果金額太小,配息的0.01美金達不到,你的股利就是 0元,因此不要特別選高配息的標的,因為你可能也拿不到。不過記得持續累積,金額變大

小資族買ETF的領航者:阿爾發投顧

認識創辦人James僅僅是這幾年的事情,不過麥道森更希望能夠早點認識他。 十多年前,當麥道森在機構開始學習投資美股時,發現身邊很多的顧問雖然擁有一張CFP的牌照,但卻對投資一竅不通,或者說迷思於如何選股、如何選基金時,那時麥道森就認為對這些顧問來說,ETF是一個好的選擇,讓顧問本身不用汲汲於市場訊息、篩選標的,專注於理財規劃上的缺口。 那時(到目前也是),顧問仍然任職於自己所處的公司,多數是保險公司,能夠使用的工具雖然也不算太少,但若規劃出來,客戶有投資的需求,保險公司的投資相關商品,成本過高,因此每次來問麥道森時,我對這些產品都直搖頭,認為總成本太高,客戶不容易賺錢,再加上在投資型保單中,多數都是基金,而非ETF,雖說轉換可能不需手續費,但是每次轉換通常也代表複利報酬率中斷了。 在上週五跟James的近距離聽他說,目前進入金融監理沙盒的實驗項目,不管實驗項目如何,核心就是:客戶利益至上,總成本不應高過1%。 不知道多少人理解這個數字的含意,以使用國外金融科技業者為例,多數機器人理財的目標是總成本不高過0.4%。算法是ETF的追蹤成本低於0.15%,機器人理財業者收取不超過0.25%。在阿爾發投顧出現之前,台灣的機器人理財,收費都在3.5%以上,如X道銀行,年管理費1.8%,使用的基金管理費在2%左右,因此成本超過3.5%。 你可能會說,那就自己去國外下單,找國外的金融業者+機器人理財服務,可惜的是有兩點: 1.小資族如果你每月只有100美金,光光匯款到海外,就要扣掉20美金的匯款手續費 2.國外機器人理財多數僅服務當地居民,目前僅有一家(Growin)提供給台灣居民的服務。 James在見面時,多次提到,費用佔比過高,是他提供投資服務時,最關心的一點。 嘿嘿,有多少金融業者是這樣想法!阿爾發投顧可能是目前金融服務業者中的異數!

參加La French Tech 的科技女力Webinar

這是一群在法國工作或headcount在法國的台灣女生分享彼此在法國職場上的工作經歷,討論在法國職場上幾個議題: 1.女生是否工作上被差別待遇 2.福利上的差別 3.遠距辦公的如何適應,以及生活的改變 4.跨時區工作 5.薪資水平 對麥道森來說,這個話題當中,我深深有共鳴的是遠距辦公、跨時區工作以及薪資水平 過去三年,麥道森就是活在台灣、美國的遠距+時區(台灣、香港、西班牙、以色列、美國)以及略高於台灣的薪資水準 在Webinar 中,講者更深刻提到這三個話題的關鍵問題:有一天,你拿的是法國的薪資水準,你在台灣工作,你可以很舒服,因為台灣生活水平略低,且歐洲時區台灣下午開始,頂多工作到超過晚餐時間,跟現在生活作息不會差太多。再加上你的同事、客戶理解你所在的時區時區不同,因此可以接受你台灣時間下午在回覆(差幾個小時無所謂) 但是你如果拿這樣的薪資卻選擇在美國生活,就無法如此舒服了。 在肺癌的情況之下,麥道森看到許多金融業也開始願意讓員工遠距辦公,甚至有公司特別為了員工能夠在台灣工作,幫員工申請了台灣的工作簽證,避免需要隔離的長期間消耗員工戰力。 一位朋友也說,以前在香港工作,週末飛回台灣,現在老闆願意讓她可以在台灣long stay 。 其實拿香港薪水,可以有大半年在台灣工作,生活也很舒服吧!!

台灣複委託券商推出碎股服務了,可以定期定額買美股了

麥道森曾經在文章中分享,台灣複委託券商有機會推出碎股服務了,並以商業模式:定期定額的方式提供買美股,現在終於推出了。目前因為監管的要求,因此僅有獨家的方式:永豐金證券的客戶+阿爾發投顧。 前情提要:有關碎股是什麼?碎股的交易制度?如何透過10美元買入亞馬遜?這些文章請搜尋"麥道森"+"碎股" ,應該都可以找得到! 目前的這樣的服務如下: 1. 帳戶開立方式:阿爾發證券投資顧問+永豐金證券 2.投資金額:最低100美金(有點不夠啊,門檻能不能再低啊!!) 3. 標的:限定6隻每股掛牌的ETF(基本都是Vanguard分散性好的ETF) 4.投資方式:定期定額,限定每月只能買入,不能短線交易 5.投資上限:新台幣25萬元 這個規格,很多人可能看不懂。麥道森做幾個說明 首先,這樣的規格,給了諸多限制,你可能會問幾個問題: 永豐或國泰證券本來就有定期定股買美股,以永豐來說,本來就可以買股票加上ETF,有超過50黨可以定期定股,為什麼定期定額現卻只有6擋 為何有上限25萬? 為何只能買ETF? 定期定股跟定額哪裡不同? 因為這是一個金融實驗方式,因此適用於台灣定義的金融監理沙盒,因此給了許多標的、金額、投資方式、投資上限等限制。再加上這個實驗,其實是一家新創公司阿爾發提出了,阿爾發當初成立時,就是以ETF作為被動投資+資產配置+機器人理財理念成立的。 你可能還會問,那我一定要去永豐金證券開戶嗎? Yes , For now . 目前僅有永豐金證券客戶+阿爾發投顧的客戶可以參加。 相關登記網站,各位可以到以下網站: https://roboadvisor.com.tw/ 麥道森認為這樣的服務,可以有效解決某些小額客戶無法前進美股、買優質ETF的痛點。 麥道森預計這樣的服務,在幾個月後,其他券商也會推出,競爭越激烈,成本才會越低,服務才會越好!

小心使用WhatsApp!你的資料將被分享出去!

因為工作的關係,WhatsApp幾乎成為我每天必須使用的工具,只要原因是因為許多國外的合作夥伴,只要你拿到對方的名片,有了手機,就可以找到Whatsapp,可以免費打電話,而且在進行快速的電話會議時,只要點選其他聯絡人,就可以加入對方,比使用line或其他工具,需要加入對方的群組,才能進行通話好用多了! 如果你有用Whatsapp,你一定知道我說什麼 最近WhatsApp跑出一個隱私權新的聲明,需要用戶同意,因為這個隱私權規定,香港朋友就說,他們要轉去另外一個平台,telegram 或者Signal ,因為你的資料包含位置、手機號碼將跟FB分享(母公司)或者FB的關聯公司。 截止期限是2/8,將會被強制分享出去! 在跟香港朋友聊這個話題時,身旁一個Google朋友也分享了她的看法:免費流量變現加上巨頭角力 是的,我習慣用的whatsapp服務,我沒有付錢,而FB可以靠廣告賺錢,而這些數據可以讓廣告主更想付錢。 巨頭角力是臉書跟蘋果在用戶數據角力近年升溫,而Whatsapp在許多新興市場的佔有率不錯,許多數據不一定在蘋果生態系內 但是用戶在傳訊時,如果有私密照片、金融帳號、敏感地點時,就需要小心了! 如果你決定要繼續用Whatsapp,你要更小心!! 從我的iPhone傳送

川普行政命令對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的影響

2020年末最後一天,收到了一個通知,有關禁止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交易通知,這個禁止交易的通知,讓許多有提供美股交易給客戶的金融機構,突然在節前忙了起來,因為根據這個禁止交易的通知,很快,這些被認為是跟中國軍方有關的企業,將不允許美國人或者美國企業投資。 這個禁令,背後來自於川普在 2020年11月12日頒布行政命令,要求美國資本禁止投資「中國軍方企業」,對麥道森來說,有趣的在於這個美國資本的認定,以及川普所指的這些解放軍相關的公司該如何認定。 當初的行政命令13959 可以在這個連結看到: https://www.whitehouse.gov/presidential-actions/executive-order-addressing-threat-securities-investments-finance-communist-chinese-military-companies/ 這個行政命令主要的論點是中國透過這些股份在美國上市,利用美國資本提供中國發展所需的資本。 這些被認定的公司與解放軍有關的公司名單,其實是一系列由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名單,各位如果有興趣,應該可以看看Wiki提供的清單,相信之後若有新增名單,Wiki應該會繼續更新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Executive_Order_13959 對美股金融市場來說,問題就在於這些美國資本的認定該如何認定,在行政命令也提到這些中國透過指數型產品,讓美國人提供資本到這些公司。對金融機構來說,指數公司、有發行追蹤中國的ETF公司、基金公司、複委託券商、承作中概股在美上市的承銷業務都受到這個命令的後續影響。 對指數以及ETF公司來說,依據這個行政命令,可能需要將這個股份從指數或者ETF中剔除,但問題ETF公司需要根據指數公司的成分股機制去追蹤,因此ETF(多數ETF為被動投資,因此需要依據指數),如果要ETF 剔除 該股份,指數公司就須要從指數中剔除,而將指數成員踢除卻需要符合某些標準,如該股份在美國不再上市。這也導致了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需要將股份除牌的可能手段。 而紐約證券交易所就公布了將於2021/1/7 暫停上述三大中資電信商的全部交易,並於1月7日至11日期間完成摘牌下市程序,並於1/11生效。不過紐約證券交易所打算除牌這件事情,卻在四天之後產生了逆轉,宣稱 &quo

2020的回顧

2020是一個更深的人生的體悟:經歷過工作上的爆炸性的美股熔斷、創業上的失敗 不管是工作或者創業,我都覺得對我來說,都很像是創業,因為人都很少、資源不多、事情很多、常常需要獨立判斷,決策或策劃一個不算小的活動 由於工作的夥伴是老外,老外雖然也會爭搶資源,但畢竟市場很大(從美國人角度,全世界都是市場),因此不會過度防備彼此的同事。 反觀在台灣的創業,則是Partner也會彼此互相防備,缺少信心與尊重。 這個也反映在與團隊之間的管理。我喜歡用帶領的方式,讓團隊能夠自己發揮,老闆或主管的角色,我都是扮演協助,並允許犯錯。但台灣公司卻不是如此,給予團隊發揮的空間過小,不允許犯錯,其實背後的原因或許就是台灣面向的市場太小,導致老闆不敢冒險,企劃來企劃去,結果什麼都做不成。 2020很氣餒的事,就是愧對這些一起創業的團隊,不能夠堅持到底,不過從五月之後,心情也慢慢釋懷,自己不能改變什麼! 2020很振奮的事,就是在信仰上找到真理,自從投資單位轉任數位金融後,就對許多事情產生疑問,原來在信仰中都能找到答案 許多亞洲第一、台灣第一的專案,也在跟客戶、夥伴、擴增的台灣團隊建立了里程碑,這讓我特別開心。 這些一點一滴,我相信都會在未來某些時刻,串連起來,拼成一個圖片,然後出現A-ha Moment

台灣複委託券商有機會推出碎股?!定期定“額”買美股

圖片
最近一個朋友問到0050,他拿到了股利之後,該怎麼辦。如果你不知道0050配發股利,你又碰巧有0050,你應該看看一些討論的文章,告訴你股利該拿去花掉,還是投資。這個論點很簡單也很直觀,如果你持有的是好股票、好ETF,持續投資,可以以股滾股,讓投資報酬率最大化。 在台灣股市,不管你拿到的是ETF或者台積電的股利,你都需要自己做"再投資"這件事,不然的話 ,你就讓你的現金"閒置"了。在美股因為"碎股"這個制度,讓許多的投資者,可以單純選擇"股利再投資",(Dividend Reinvestment Plan )就可以讓現金不再閒置。 有關碎股的介紹,可以爬文:麥道森 碎股 。 透過碎股的再投資的威力有多大,答案是50多倍。 在Bogle, John C..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這本書就提的試算S&P 500 的股利不有再投資,跟有再投資之間的差距,在長達九十年的歷史,沒有再投資,投資在S&P 500指數,會從1萬美金成長到170萬美金,看似很不錯,但有再投資,會成長到5900萬美金。 差距頗大!!!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有幾個: 1.美股的股利持續成長,這些股利沒有投入,差距太多。類似的概念就是基金的配權投資,或者股票股利 2.繼續投入的本金發揮低買高少買的功能:就是定期定額時,每次一樣的金額,但是股價低,你會多買單位數 相關圖表的截圖如下:   上次提到麥道森期許:臺灣的婦委託券商應該針對這些小額投資者,利用美股碎股的交易制度,推出小額購買美股服務(最好是ETF,年輕人喜歡熱門美股,但是ETF比較適合不懂的人),如果能夠再推出股利再投資,就可以減少資金閒置的問題,讓報酬率最大化。 據說很快就會有複委託券商推出碎股交易,拭目以待。